忆昨日·NOIP - 第四回 小试身手

上回说到张兴给了我一本初赛的辅导书,让我备战全国初赛。

我记得第一天运动会,我下午去机房,听到高二的说,他们准备明天一天都在机房自习,当时我也很想这样,但是当时的班主任却绝不会同意,所以也就罢了这个念头。当天就准备简单的做做题目。也是那时候第一次接触「Tyvj」——一个在线评测网站(其他竞赛做题目可以刷书,我们做题目必须在电脑上。)。

第一道题目是高二的人给我的一道题目,现在看来只是一道简单的前序和(其实当时的题目数据也用不到这个算法),但是我却不会做。他们认为我什么都不会,于是说,做「A+B Problem」吧,当时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看了题目才知道。(感觉是一股嘲笑味。)当下自觉不解——什么我平时写了那么多程序,却连这种题目都不会做。后来才明白,我平日所涉猎的和当时所做的题目完全是两回事。(但当时的我却未能领会到这一点。)两天的集训(自习)很快就结束了,感觉自己也学到了一点东西,比如问了高三某大神关于图论的一些问题,他非常耐心的给我讲解了图论的基本概念。虽然这样下来,我还是不会做题目,但是理解起来便简单多了。

且说那个十一长假,我在家里只要一有空便会翻开那本书,有时候要去亲戚家吃饭,也带着那本书。一个长假下来,却也看了将近大半。只是对于很多概念,例如「树」、「图」不是很理解。所以在后面很多题目上也是一知半解。

到了初赛的那天,我们中午 12 点在机房集合,再次进行考前辅导。高三的在三楼自己做题目,高二的则和我在二楼做题目。令我感到奇怪的是,辅导员竟然学生。(虽然后来我也成了所谓的「辅导员」。)其间,张春华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下「树」的三种遍历——「前序遍历」、「中序遍历」、「后序遍历」。还好当时即使听懂了,因为果然考到了。出发前半个小时,在三楼做题目的缪叔下来讲了一个「Floyed Alogrithm」,我也听懂了它的原理。(虽然当时还不会写代码。)

讲完便可以出发了,高二、高三的结伴做公交车(因为人比较多),而我和另外一个高一的学生则坐着张兴老师的汽车,前往比赛场地——暨阳高中(三年都是那里。)我记得在出发前大家还在讨论要不要带可编程计算器去。最后有几个高三的带了过去,但是好像没什么用。

来到暨阳高中,高二、高三的人已经到了,我们都穿着校服,感觉不是很自在。这时候张兴老师说,我们凭着校服就可以吓住他们。大家哈哈大笑。

在此期间,看到很多去暨阳高中看运动会的学生,都被拦在了校门外。而我们却在张兴老师的带领下,昂首阔步的踏进了暨阳高中。我记得当时有人冒充进我们的队伍,被门卫揪了出来。进了暨阳高中,我们先找到考场,坐下来以后。便在暨阳高中四处转转。(我们去得比较早。)首先去了田径场,出奇的小,于是便折返去教学楼,出乎意料,看见一座亭子,一座假山,还算有些意趣。

这样四下闲逛,一会儿便到了开考时间。拿到试卷,我做上去感觉有点难度,有几道关于「树」、「图」的题目完全不会,只能硬着头皮乱猜。(但此时却和初一那年大不相同,毕竟也写了一定的程序,猜也有些门道了。)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,考完出来。我有道题目不太确定,马上去问张春华老师,他遮遮掩掩,我便猜到做错了。看到高三的容光焕发,不屑于对答案,也猜到他们考得不错。

回到家中,等到八点半,CCF 公布了标准答案,对完发现,考了 70 分。当下打电话给张兴老师,他听了也非常高兴。后来他又打电话过来,说我这个分数过不了初赛,但是已经不错了,考过了好几个高二的学生。他还说有些后悔,当初没认真辅导我,否则说不定就进复赛了。(后来才知道,我当年是三等奖的第一名)

不管怎么说,这也是我的一次经历,使得我在 OI 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。

初赛结束,无缘复赛。可以说时间空了很多。

(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)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使用 Hugo 构建
主题 StackJimmy 设计